我國研究TPM設備管理的歷史及現狀
來源/作者: TPM咨詢服務中心 丨 發布時間:2020-02-04 丨 瀏覽次數:
KTPM新益為TPM管理咨詢公司概述:自 18 世紀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生產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現代工業開始逐步形成;同時用于支撐生產的設備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此時傳統的設備管理模式已不再適用于快節奏、高產出的大工業背景,于是一種新的設備管理模式應運而生,即全面生產維護(TPM管理)的誕生。
TPM設備管理
設備是企業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的一個基本標志,又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因素,先進的設備是保障生產良性發展的基礎。但要發揮設備最大功效,提高設備利用率,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就必須提高企業設備管理水平和做好設備運行工作。
如今的科技日新月異,企業的生產模式也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在改變。對現在的管理者而言,傳統的設備管理模式已漸漸無法適用于現代化的生產,他們現在需要與時俱進,運用與現代企業相適應的科學設備管理模式。這樣才可以在保障正常生產的情況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我國企業內不乏高精尖設備。但更高端的設備需要更好的管理,這也對設備的維護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PM設備管理作為設備管理發展的一種科學合理的新模式,它的出現滿足了該企業乃至絕大多數制造型企業的需求,在現代企業的設備管理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與推廣。
我國的設備管理方法的改進起步較晚,20 世紀 80 年代,我國在前蘇聯的計劃預修體制基礎上,吸收了英國工程學和日本全員生產維護的內容提出了對設備進行綜合管理的思想。
我國的設備綜合管理理論有較為詳細的理論論述,它運用長遠的、全面的、系統的觀點,采取一系列技術的、經濟的、組織的措施,力求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綜合效率最高,從而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然而由于缺乏詳細、可操作的規范,又由于企業不同,對設備綜合管理的理解有出入,從而使得管理實踐各有特點,未形成有效的統一模式。
我國企業的設備管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實行以定期計劃預防維修為主的管理體制。計劃預防維修認為設備故障率服從浴盆曲線[18]。而浴盆曲線模型認為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會經歷三種故障階段,分別為:早期故障、偶發性故障及損耗性故障。
所以可以依據設備的浴盆曲線模型來確定相應的維修間隔期,以便在最合適的時機進行最需要的維修。但是浴盆曲線也有其局限性,它并非適用于所有的設備,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設備故障率并不完全服從浴盆曲線,尤其在現在自動控制技術的不斷革新下,設備的復雜程度遠非過去的簡單設備能比;設備的故障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鑒于此情況,我國的學者從企業設備實際出發,根據設備的具體信息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采用不同的維修方式來處理各種設備的故障,即將狀態維修、定期維修和事后維修相結合并靈活應用,并把狀態維修重點推行的維修管理模式,也就是針對性維修體制。
國內也有很多學者對 TPM 做了深入研究,廣州大學的李葆文教授曾經提出過以設備綜合效率(OEE)與完全有效生產率(TEEP)為目標,將全系統的預防維修體系作為載體,同時以員工行為規范為過程,最后以全體人員參與為基礎的生產和設備維護、保養與維修的體制,即“全面規范化生產維護。
在現代工業出現之前,生產方式多為手工生產,節奏緩慢,工具簡單,設備管理的重要性并不迫切,只有一些工匠來掌握工具修造的技巧,未發展成流派或理論。
- 上一篇:TPM管理解決石油企業存在問題的對策
- 下一篇:TPM管理的目標及預期效果